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

Ubuntu 7.10 + ATI Catalyst 8.2 driver + Compiz-Fusion

AMD在去年10月份開始發佈支援AIGLX的fglrx driver,但是一直都不理想,所以一直還是使用舊的fglrx+Xgl來跑compiz-fusion。但是後來在一些forum中看到對8.2版的評價似乎稍微好一點,所以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安裝,果然是比之前好多了。以下是我自己參考各論壇與網站的安裝與設定方式:
  1. 參考此篇Ubuntu Gutsy Installation Guide的安裝方法2; 此篇中也有其他有關設定或是問題排解的部份可以參考,例如休眠與待機
  2. 安裝好driver之後,參考3D desktop effects來修改compiz,讓compiz可以正常執行(若是安裝的compiz-fusion版本為0.6.99以上,則可以忽略此步驟)
  3. 編輯/etc/X11/xorg.conf,找到Section "Device"並加入以下內容:
    Option "XaaNoOffscreenPixmaps" "on"
    Option "TexturedVideo" "on"
    Option "TexturedVideoSync" "True"
    Option "Textured2D" "on"
    Option "TexturedXrender" "on"
    Option "BackingStore" "on"
    然後找到Section "Extensions",並加入以下內容:
    Option "RENDER" "Enable"
    Option "DAMAGE" "Enable"
    Option "XVideo" "Enable"

  4. 若是原先有安裝XGL的話,可以移除或是在~/.config/xserver-xgl建立一個空白檔案,檔名為disable,就可以關閉XGL的啟動
這次安裝之後,之前感覺一些scrollbar的遲緩問題好像是已經解決了,但是有關XVideo的支援問題還是無解,所以使用XVideo的播放軟體將無法正常播放(會一直閃爍),解決方法:可以用mplayer播放,播放裝置可以改為x11,效率會差一點但是至少是正常的;而有關3D應用程式的部份則還沒測試,所以暫時不知道結果。雖然仍不滿意,但是至少有稍微感受的AMD的一點點的誠意了,繼續期待下一版本的改進,不然...我看我也只好換NB了...

PS1: compiz-fusion最好不要用非官方套件庫的版本,雖然一些私人套件庫裡的版本很新,但是個人測試的結果似乎不是很穩定
PS2: 有關第三步驟,詳情可以參考 Setup an ATI card with the new FGLRX drivers for Compiz-Fusion

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

使用mplayer來產生影像檔的縮圖

在Gnome的桌面環境中,Nautilus也有類似Windows檔案總管的縮圖功能,而且也是都支援圖檔跟影像檔。但是由於Nautilus是透過Totem來產生縮圖,而Totem目前有兩個版本:一個是透過GStreamer,一個則是透過xine來播放。xine版本支援度跟效率似乎好一點,但是最近新的update之後,似乎會無法對rmvb檔產生縮圖。而GStreamer版本則是對某些rmvb檔無法產生縮圖。因此我就上Google找了一下,發現有可以透過mplayer來產生縮圖的方式。mplayer在Linux中算是相當不錯的播放軟體,所以試了一下,感覺還不錯。步驟主要是參考在ubuntu下如何實現全視頻文件預覽(使用mplayer 預覽):
  1. 由於需要透過mplayer跟imagemagick來產生縮圖,所以開啟Synaptic來安裝mplayer與imagemagick兩套件;若已經安裝,則可以跳過此一步驟
  2. Ravinder Rathi's Web Page 下載Mplayer-video-thumb
  3. 將下載回來的Mplayer-video-thumb解壓縮,然後進入解壓縮的資料夾中,開啟console視窗執行:
    chmod 755 setup.sh
    sudo ./setup.sh
    ./gconf.sh
    ,這樣就完成安裝
  4. 然後執行以下指令來刪除舊的縮圖:
rm -rf $HOME/.thumbnails/large/
rm -rf $HOME/.thumbnails/normal/

rm -rf $HOME/.thumbnail/fail/gnome-thumbnail-factory/
然後重新開始有影像檔的資料夾,就可以看到新的縮圖了

心得:透過mplayer來產生影像檔縮圖的效率還算不錯,不過似乎對某些mpg檔或是rm檔會無法產生,不過此類情況很少,不像Totem-GStreamer那麼嚴重

2008年1月31日 星期四

幫Opera安裝flash plugin

雖然說在Ubuntu Linux上用Firefox已經相當好用了,但是有些時候可能還是有些問題,此時或許可以用Opera來替代,但是預設安裝的Opera並沒有安裝flash plugin,所以必須手動安裝。之前網路上有一些安裝方法,不過有些似乎在Ubuntu 7.10就無效了。以下是我看到並且測試ok的新方法:
  1. 先去adobe官網下載最新的flash plugin for Linux,請抓.tar.gz的版本
  2. 解壓縮並執行flashplayer-installer.sh。此時,應該會將新的flash plugin安裝到~/.mozilla/plugins
  3. 到/usr/lib/opera/plugins下執行:
    sudo cp ~/.mozilla/plugins/libflashplayer.so .
    將flash plugin複製到Opera的plugins中
  4. 重新啟動Opera,應該就可以看到flash的播放了

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

更換Ubuntu的Boot Usplash

Ubuntu boot usplash就是指開機時所看到的那個進度條的畫面。預設就是用Ubuntu的那個橘色進度條。以下是從網路上參考來的修改方法:
  1. 通常進度條的畫面都是以.so的檔案存在。所以把要更換的.so複製到/usr/lib/usplash
  2. 用以下指令來替換symbolic link:
    sudo ln -sf /usr/lib/usplash/[要替換的usplash].so /etc/alternatives/usplash-artwork.so
  3. 用Startup manager修改開機畫面的解析度與color depth。注意:解析度與color depth務必符合所選用的usplash,否則將無法顯示
  4. 用以下指令更新GRUB:
    sudo dpkg-reconfigure linux-image-$(uname -r)
  5. 替換完畢之後,可以用
    sudo usplash
    查看是否替換成功。如果觀看完畢,可以按下Alt + F7切換回Xwindow。
方法雖然簡單,但是問題最大的還是在於選擇正確的解析度與color depth。所以更換完畢之後物必要查看一遍。

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

安裝類似Mac OS的Dock

Mac OS的Dock軟體一直都可以說是Mac OS的特色之一,在Windows平台上也有不少仿製品,雖然也都還不錯,但是畢竟還是做的不夠好。而在Linux上,之前試用過Kiba-Dock跟AWN,不過都覺得不是很好用,穩定性跟功能性都不理想,所以就放棄使用。不過最近看到還不少人推薦使用AWN的,所以又安裝一次,果然是變得很不一樣了。AWN全名為Avant Window Navigator,在Ubuntu上要安裝還蠻簡單的,以下是參考網路上其他人的安裝方法加上自己的心得的安裝步驟:
  1. 到Synaptic中的「套件庫」裡加上以下兩個套件庫網址:
    deb http://download.tuxfamily.org/syzygy42/ gutsy avant-window-navigator
    deb-src http://download.tuxfamily.org/syzygy42/ gutsy avant-window-navigator
  2. 然後下載套件庫所需的金鑰
    http://download.tuxfamily.org/syzygy42/reacocard.asc
    並且在Synaptic中匯入,完成以上兩個設定之後,進行套件庫的「重新載入」
  3. 然後安裝avant-window-navigator-bzr與awn-core-applets-bzr兩個套件,這兩個套件會有另外兩個相依的套件也需要安裝,所以總共是安裝4個套件
安裝結束即完成整個Avant Window Navigator的安裝。要啟動AWN的話,是必須從
「應用程式」->「附屬應用程式」->「Avant Window Navigator」
來啟動;設定的話則是到
「系統」->「偏好設定」->「Awn manager」

軟體優點:
  1. 介面很特別、很漂亮
  2. 操作上也還算蠻方便的,雖然不是完全相似Mac OS的Dock,但是也還算蠻接近了(個人還蠻喜歡那種Shortcut也可以當成是開啟的task的這種呈現方式)
缺點:
  1. 穩定度還是欠佳(不過已經比以前好了)
  2. memory使用量偏多:因為它的applet跟幾乎都是獨立的process,所以雖然本身使用量可能不多,但是加上applet的使用量,那就很驚人了
  3. applet的數量與實用性偏低。core-applets雖然看起來有不少,但是實際比較有用的卻不多
整體來說,我還是給予蠻正面的評價的!不過使用上,由於他會與下方的taskbar的panel重疊到,所以會建議把下方的panel整個刪除,如果真的想拿來用的話。

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

Ubuntu 7.10 released!

終於,在10/18傍晚,Ubuntu 7.10正式發佈了!大概在快一個月前有裝過測試版,當時就覺得很不錯,但是因為還有不少bug,不小心弄出問題,所以又裝回7.04。所以這次的release,讓我是又期待又怕受傷害。因為不知道那些問題是否都解決了。
後來,就先拿家裏的desktop來作實驗,用線上升級來安裝,安裝過程一切還算順利;而使用上,大致上也沒啥大問題,執行的效率也相當的好。不過有一點比較不一樣的,原本在7.04有lowlatency的kernel,到7.10卻沒有了,但是多了一個rt(realtime)的kernel?!而7.10已有內建Compiz-fusion了,而且版本還蠻新的,使用上也沒太大的問題(不過有些plugin的預設值跟之前不太一樣就是),整體上來說,還算滿意,所以在20號下午也透過DVD把notebook的7.04也升級了,不過DVD升級的速度好像也是很慢。目前已經確認的問題:
  1. 原本修改/etc/init.d/rc裡的CONCURRENCY=shell來加快開機速度,這方法目前在7.10會出問題,不管在我的desktop or notebook pc都已確認
  2. ATI的fglrx driver無法在新的kernel上進行暫停與休眠,這是已經被確認的bug,目前大概只能等ATI的新driver,不然就是等kernel更新了
  3. amsn如果是透過「作業階段」在開機登入時啟動的話,字型的大小會有問題(可能會大一號或是小一號),但是重開amsn就ok
  4. Swiftfox會不穩(至少我在desktop跟notebook都碰到了)
  5. 7.10在「位置」選單有新增幾個捷徑,不過這些捷徑的建立與讀取似乎有點怪怪的:如果你用繁體中文,系統會自動用中文當目錄名稱,但是切換到不同語系時,可以轉換;但是就是無法只變換捷徑名稱,而不變換目錄名稱。而且,如果目錄被刪除後重建,捷徑就可能會無法重新出現
除了升級到7.10之外,前一陣子又看到一些有關file system的說法,所以又把file system換成JFS了。目前感覺用JFS似乎有比XFS快一點點,不過似乎有時候會有點點頓的情況發生,不過JFS的cpu usage有比XFS少,而且GRUB可以支援JFS,所以不用另外切一個ext3給/boot。不過目前似乎沒看到JFS的defrager,不過可能暫時還不需要吧. (XFS在做大量的讀寫之後,他的fragment factor會變得很大,那時候就可能需要作online defrag了;難怪之前用XFS時有越來越慢的感覺)

Sun Tech Day - Java 2007參加心得

2007.10.19台灣昇陽公司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今年的Java大會。原本在8月份的時候想說今年是不是停辦了,因為往年都是在7~8月份的時候辦,沒想到今年卻是拖到了10月中。今年的規模變小了,往年都是2天的議程,今年變成只有一天,不過費用也變便宜XD。另外今年的贊助廠商也變少許多,不過另一個好處是今年不像前兩年,有半強迫逛攤位的活動。今年的議題主要當然是Java(廢話!),不過另一個主題應該是Solaris吧!除了在大會一開始的演講裡有不少對Solaris的推薦與吹捧,在當天的議程裡也有安排了兩場跟Solaris有關的,只是因為我個人目前還不需要去熟悉與了解Solaris,所以沒去~~。
老實說,今年的題目有些是不錯,但是講師的表現卻不是很理想。今年似乎大部分的場次都是由中國過來的Sun的講師主講居多?!然而,這些講師的表現,說實在的,只能說是「差強人意」,當天看到的幾個他們做的Demo,居然沒幾個是在沒出錯的情況下完成的...唉...。至於有關主題的心得,有去參與了JDK發展情況的那場,大致上對未來的JDK 7有更多一點的了解,算是還蠻期待的吧;而最讓我驚艷的,莫過於JavaFX那場了,雖然說講師並沒有講到太多有用的東西,但是那些Demo的效果實在是太驚人了!對JavaFX開始有更多的興趣與期待了!另一個覺得還不錯的,就是JavaME與Mobile Ajax、SVG的結合應用,感覺也是讓人耳目一新。
說真的,今年我並沒有去參與server-side相關的,除了最後一場有關SOA、BPEL。因為今年server-side上面的技術發展似乎沒有啥太大的改變。反倒是client-side上面的UI與互動性這方面的技術的進展,令人感到興奮!個人認為,JavaFX的出現讓原本在client-side比較貧弱的Java重新露出一線曙光,也許真的可以讓Sun也有機會與Adobe、M$一較高下也說不定。不過,就怕Sun自己又亂玩,把它搞砸了。現在心理想的,就是希望找個時間好好玩一下JavaFX~